自开幕以来,“山花烂漫时——2025年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热度不减。来永康看展,已成为市民游客的出游新选择,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些匠心之作中找到共鸣。
作为本届展览的核心展,“新生活·新民艺——中国民间工艺精品邀请展”以“守正创新”为内核,聚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统梳理当代中国民间工艺的发展脉络与创新成果,展示其从传统造物走向现代生活、从“承续手艺”迈向“融合创新”的探索。展览邀请了全国各地50位优秀的民间工艺创作者参展,透过他们的精品力作,呈现民艺工艺领域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创作思考与实践路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杨德全长期致力于蜀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40余年来,她潜心研习蜀绣技艺,全面掌握多种针法,技艺娴熟,擅长锦纹绣、复色绣及多样化创新针法。其作品色彩明快、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并将现代绘画语言与个人风格有机融入传统,开创了蜀绣针法活态化发展的新路径。此次她携《芙蓉花韵》《风之韵》《吾家有女》等精品作品亮相,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演绎蜀绣的细腻与灵动。
展开剩余65%“这件《芙蓉花韵》的灵感来自成都市花芙蓉,花蕊的肌理如蝉翼般轻盈,表达更唯美,线条也更流畅。”杨德全分享道,“蜀绣第一次来到永康参展交流,这座五金之都不仅城市唯美,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流空间,让我们亲眼见证文化产业的复兴,感受到创作源泉的涌动。”
同样受邀参展的国家级技能大师、永康市掌声工坊艺术馆馆长程志芳,则带来《虎虎生威》《琴炉》《宋韵酒瓶》《大吉祥》等一系列融合之作。他的作品以材料创新和多元工艺融合见长,将铜、锡、金银等金属与木、陶瓷巧妙结合,形成丰富质感与层次。
“《大吉祥》上的公鸡羽毛,融入了苏绣的雕刻技法;《宋韵酒瓶》呼应宋韵文化,追求极简线条;《琴炉》运用熏黑工艺,《虎虎生威》则结合版画形式……这是以器为载体、以艺为道的交流与融合。”程志芳介绍道。
程志芳继承并深化了錾刻、锻造等传统技艺,以抽象造型与极简线条赋予作品当代意义。作品常通过丝毛錾与拼贴手法营造“金属拼图”般的立体动感,同时借鉴水墨留白与书法线条的转化,重构东方美学。
此次展览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次关于民间工艺当代价值的学术探讨与文化对话。参展作品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与民族特色,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语言,体现出民间工艺创作者们对材料、形式、功能及意义的重新诠释。这些作品让深植于乡土的传统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真正实现从“活下来”到“火起来”的跃迁,为繁荣时代文化、丰富当代生活贡献民间工艺的力量。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9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临现场,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融媒记者:王佳涵
融媒编辑:华偎兑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成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