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的波兰,一场总统大选让整个欧洲屏住了呼吸。
当极右翼候选人卡罗尔・纳夫罗茨基以50.89%对49.11%的微弱优势击败亲欧盟的华沙市长拉法乌・特扎斯科夫斯基时,不仅波兰自由派阵营陷入沉默,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员们也彻夜难眠。
这个曾被视为“中东欧民主灯塔”的国家,让一位被贴上“极右翼”“疑欧派”标签的候选人登上权力巅峰。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场胜利是否会成为欧盟裂痕扩大的新起点?
大选结果爆冷
波兰总统大选的第二轮投票结果,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根据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纳夫罗茨基仅以36.96万票的差距险胜,这一数字甚至不到总选票的2%。
而在首轮投票中, 他还以29.1%对30.8%落后于特扎斯科夫斯基,彼时几乎所有民调都预测自由派将锁定胜局。
展开剩余88%逆袭的关键,藏在两位“出局者”的选票里,首轮得票15.4%的“联盟”党候选人斯拉沃米尔・门岑,以及得票6.2%的极右翼政客格热戈日・布劳恩, 他们的支持者在第二轮几乎集体倒向纳夫罗茨基。
布劳恩曾因公开宣扬反犹太主义言论引发争议,但其选民的“用脚投票”,暴露了波兰右翼选民的高度凝聚力,这与邻国罗马尼亚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5月的罗马尼亚大选中, 亲欧盟的布加勒斯特市长 尼库绍尔最终逆转胜选,正是因为首轮第二、三名的自由派选民实现了“抱团”。
而波兰的自由派却未能复制这一策略,特扎斯科夫斯基的支持者中,有近10%因对“精英政治”的不满选择弃权。
这种反差,不仅是选举策略的差异,更折射出波兰社会对传统自由派的信任危机,当极右翼能整合分散的不满,欧盟所倡导的多元包容理念,在波兰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跟特朗普“称兄道弟”
纳夫罗茨基的名字,在大选前对多数中国人而言都颇为陌生。
他曾被指控“勒索老人公寓”、“参与足球流氓活动”,但却凭借“反建制”标签一路突围,而他的竞选纲领堪称激进。
他的政治主张带着强烈的“特朗普烙印”。
竞选期间, 纳夫罗茨基多次喊出“波兰优先”的口号,明确反对欧盟对波兰司法、移民政策的干预。
在乌克兰问题上,他更是与杜达的“力挺”划清界限,公开表示“除非乌克兰承认二战期间乌民族主义者对波兰人的屠杀,否则绝不支持其加入北约和欧盟”。
这一立场直接触动了波乌历史恩怨的敏感神经,也让布鲁塞尔担忧,欧盟对乌援助的统一战线,可能因波兰的态度转变出现裂痕。
更让欧盟警惕的是他与美国的关联。
今年5月2日,正值波兰大选冲刺期,纳夫罗茨基突然中断竞选行程,专程飞往华盛顿拜见特朗普。
两人在白宫椭圆办公室的合影中,纳夫罗茨基戴着特朗普标志性的MAGA红帽子,特朗普则公开表态“他会是波兰的好总统”。
这种“跨洋互动”并非偶然,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美国优先”政策, 正需要中东欧“疑欧派”盟友的呼应,而纳夫罗茨基的崛起,恰好为欧盟的跨大西洋协调增添了变数。
当然,最大的变数还是在波兰。
改革计划要泡汤?
波兰总理图斯克的办公室里,一张未拆封的“司法改革方案”静静躺在桌上,这位曾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自由派领袖,本指望特扎斯科夫斯基胜选后,能联手推进对前政府的“拨乱反正”, 包括恢复被前政府操控的最高法院独立性、重建公共媒体的中立性。
但纳夫罗茨基的胜选,让这一切成了泡影。
根据宪法,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杜达在过去18个月里曾7次否决图斯克政府的法案,涉及司法、教育等关键领域。
而 纳夫罗茨基早已放话,要推翻“波兰历史上最糟糕的政府”,这意味着图斯克的改革之路将更坎坷。
图斯克
例如,图斯克计划加入欧盟“数字单一市场”的提案,因涉及数据主权让渡,极可能被纳夫罗茨基否决。这直接关系到波兰能否分享欧盟数字经济的红利,也让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再遇梗阻。
自由派的慌乱还体现在民意基础的崩塌上, 竞选期间,特扎斯科夫斯基的团队曾嘲讽纳夫罗茨基的支持者是“无知的群氓”,这种精英式的傲慢反而激化了阶级对立。
华沙大学的民调显示,波兰农村地区对自由派的支持率从42%降至29%,而这些选民正是纳夫罗茨基的核心票仓。当自由派失去对基层的理解,他们所代表的欧盟价值观,也在波兰社会的撕裂中逐渐失去说服力。
波兰社会在“变”
纳夫罗茨基的胜利,与其说是个人的成功,不如说是波兰社会情绪的集中爆发。
华沙大学的研究显示,波兰所有右翼选民在“激进化量表”上的得分均超过4分,满分5分, 而即便是特扎斯科夫斯基的支持者,这一得分也达到3.28分,高于中性水平。
这种“全民激进化”的背后,是对现状的普遍失望,68%的波兰人认为“当前政治体系已烂到根里”,这一比例在35岁以下人群中高达81%。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右翼的构成,“联盟”党支持者中, 47%是18-34岁的城市青年,29%拥有大学学历,他们本应是欧盟“青年计划”的受益者,却成了极右翼的拥趸。
这种情绪被纳夫罗茨基精准利用,当自由派媒体曝光他“足球流氓”的过往时,反而强化了其“真实不装”的形象。
在罗兹市的一场集会上,纳夫罗茨基对着数千名支持者说:“我不是完美的,但我跟你们一样,受够了那些西装革履的骗子。”
这种反精英叙事,击中了波兰社会对“虚伪政治”的厌恶,而欧盟所推崇的“理性协商”,在这种情绪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对此,欧盟和乌克兰都慌了。
欧洲和乌克兰都慌了
据媒体数据显示, 波兰境内运往乌克兰的西方援助物资,5月的运输量较4月下降了12%,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是波兰作为乌克兰“大后方”的地位正在动摇。
过去几年,波兰一直是乌克兰的“安全缓冲区”,数百万乌克兰难民在此避难,80%的西方军事援助经波兰入境,但纳夫罗茨基的胜选,让这一切蒙上阴影。
他不仅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还暗示要重新谈判难民安置协议, 目前波兰境内的300万乌克兰难民,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居留限制。
更让欧盟焦虑的是中东欧“疑欧铁三角”的浮现。
纳夫罗茨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私交甚笃,三人都主张“主权优先于欧盟”,在移民、对俄政策上高度一致。
今年3月,欧尔班就曾联合菲佐否决欧盟对乌5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如今加上波兰,这一“铁三角”足以让欧盟的对乌政策屡屡碰壁。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坦言:“如果中东欧出现‘反欧盟联盟’,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将大打折扣。”
而这还只是目前的危机,未来局面可能危险。
民调显示,若2027年举行议会选举,波兰两个极右翼政党的合计支持率将达54%,远超自由派的32%。
一旦极右翼彻底掌握波兰政权,那欧盟估计更心塞,其对抗风险的能力,将更加不堪一击。
结语
波兰大选的尘埃落定,揭开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政治转向,更是欧盟面临的深层危机。
从纳夫罗茨基的逆袭,到自由派的溃败,再到社会情绪的激进化,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当欧盟的一体化理想难以回应民众的现实焦虑,极右翼的“简单答案”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未来的波兰与欧盟,或许将陷入漫长的“磨合阵痛”,波兰极右翼会继续用“主权”对抗欧盟的“规则”,而欧盟则需在“团结”与“包容”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股票配资成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